山柰的鑒別方法
作者: 上傳時間:2018/9/4 17:23:59
山柰,又名沙姜,為少常用中藥,始載于《本草綱目》。其性溫味辛,具有行氣溫中、消食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于胸隔脹滿、脘腹冷痛、飲食不消等病癥。
1.來源
山柰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.的根莖。山柰屬多年生草本。根莖塊狀,單個或數個相連,綠白色芳香。葉2~4、貼地生長,近無柄,葉片近圓形或寬卵形,長7~20cm,先端急尖或近鈍形,基部寬楔形或圓形,上面綠色,有時葉緣及先端紫色,幼葉被短柔毛,后變無毛或于下面被疏長柔毛,干葉在上面可見紅色小點;葉基具苞狀退化葉,膜質,長圓形,長1~5cm。穗狀花序自葉鞘中抽出,有花5~12朵,晨開午謝;小苞片披針形,綠色,花冠裂片窄披針形,白色。蒴果?;ㄆ?~9月。生于山坡、林下草叢中。多為栽培。
2.產地與分布
山柰主產廣東、廣西。此外,云南、福建亦有分布;銷全國;多作調料品用。
3.鑒別要點
正品山柰多切成圓形或近圓形厚片,外皮皺縮,肉白色、粉性,具“縮皮凸肉”特征,氣芳香、味辛辣。
而常見偽品苦山柰,形似山柰,不具“縮皮凸肉”特征,味苦,可資區別。
4.快速鑒別
山柰多切成圓形、近圓形或二三個圓形相連的厚片,厚約3mm,直徑1.3~2.3cm。外表皮淺褐色或黃褐色,皺縮,有的可見根痕及環紋。切面白色,顯粉性,光滑細膩,略凸起,習稱“縮皮凸肉”,質脆,易折斷。氣芳香,味辛辣。品質以身干、色白、飽滿、粉性足、香氣濃、味辛辣者佳。